诺嘉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赛事报道

文章内容

阿根廷教育改革_阿根廷学校制度

tamoadmin 2024-08-02
1.当前改革后存在的问题最让你不满意的是什么?2.一战、二战的时候,拉丁美洲国家在干什么?3.阿根廷那类拉丁美洲的国家,建国那么早,大部分也都民主制,发展咋那么

1.当前改革后存在的问题最让你不满意的是什么?

2.一战、二战的时候,拉丁美洲国家在干什么?

3.阿根廷那类拉丁美洲的国家,建国那么早,大部分也都民主制,发展咋那么垃圾啊?

4.阿根廷的立法机构有哪些

5.教师节是几月几号?

6.世界各国教育支出

阿根廷教育改革_阿根廷学校制度

抗美援朝后,有一位叫程立人的贵州籍志愿军战俘流落到阿根廷,成为该国大富豪、总统的妹夫。改革开放后,他爱国恋乡,多次回贵州探亲、访问。那么,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早年经历

程立人原名程国纲,1926年出生于贵州省思南县许家坝区一个殷实的小康之家。因为家里有钱,他从小学、中学一直读到大学。从1945至1949年,他在四川成都某大学外语系系统地学习了4年。虽然长得其貌不扬,傻大黑粗,一脸子,但他勤奋、智商高,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

1949年7月,他大学毕业了,但找不到工作。为了谋生,他无奈地参加了国民党95军,该军军长为黄隐,驻扎在成都市。同年12月9日,该军参加起义,被改编为解放军60军(军长韦杰),程立人也成为解放军战士。刚解放时程立人随部队一起参加了西昌剿匪等战斗。解放军的部队有别于国民党军队强食弱肉、死气沉沉的氛围,充满了新鲜的、朝气蓬勃的气息,他好像重新焕发了精神,决定在部队好好干,做出点成绩。

1951年3月,他成为志愿军第60军第180师的战士,开入朝鲜参战。据其战友张泽石在《我的朝鲜战争》中回忆,程立人长得其貌不扬,“傻大黑粗、一脸子”。1951年5月,程立人所在的部队奉命迅速后撤,并承担掩护全线大踏步后撤的任务,其所在的师则为全军断后。但翌日,他们被联合国军包围。5月27日,程立人不幸被俘(一说为主动投诚)。

被俘后,他被关押在有“死亡之岛”之称的巨济岛上第86号战俘营(86联队)。巨济岛又称“死亡之岛”,它四面环海,淡水奇缺。在高丽王朝,就是专门用来关押囚犯的地方。一望无际的大海,彻底打消了所有关押者逃离的希望。美军在岛上修建了5个码头,并修建了可关押几万战俘的战俘营。程立人开始被押送釜山战俘收容所关了一段时间后,才被送到巨济岛86号战俘营(86联队),并任该联队第四大队长,后任文化教员。

在战俘营

程立人发现,巨济岛战俘营中的两万名志愿军战俘之间,正在上演着“国共内战”。“亲共”还是“”,不同立场的战俘壁垒森严。“”的战俘,多为原国民党部队的军官和士兵,他们在中被收编,被俘后要求前往台湾。其他战俘绝大多数坚决要求回大陆。意识形态的冲突,让双方互相视对方为叛徒,战俘营成为战场,大规模的殴斗时有发生。

在这样的战斗中,谁也难以独善其身。程立人原来担任战俘营86联队第四大队的大队长,第四大队千余名成员主要是由180师被俘战士组成,其中大部分是解放成都时国民党第95军起义过来的四川兵。他们不少是贫雇农和城市贫民,原本是被抓壮丁才在95军当上兵的。

被俘后,他们在苦难中本能地为生存、为个人前途而抱成团。他们的团体叫做“弟兄会”,他们的首领是“戴玉书大哥”。戴玉书四川德阳人,是在艰难生活中磨炼出来的刚强豪爽汉子,崇拜关云长的忠勇义气。他是旧 社会 成都一个做皮鞋的小生意人的儿子,自幼丧母。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去拾煤核,摸鱼,每当受到欺负时,他宁肯自己头破血流,也要为小伙伴抱打不平,他也自然成了小伙伴们的头头。在他尚未长成壮汉的时候,就成了国民党壮丁,后随95军起义加入中国。他很看不起那些只想多吃多占、欺软怕硬的“袍哥兄弟”。由于战俘平常干的是抬大粪、装卸军用物资的重活,每天三顿饭,一顿一个饭团,依然饥饿的战俘们出现了争抢饭团的现象,有时候不惜大打出手,被看押他们的联合国军的士兵们看在眼里,经常发出忍不住的笑声。自尊心颇强的戴玉书看在眼里,气在心头,时常阻止他们之间的争抢,戴玉书年轻力壮,又有点功夫,有时候阻止不了气急了就要动手。这样,不但在战俘中树立了威信,连那些联合国军的士兵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他对自己的弟兄们说,我们要活得有骨气,要真金不怕烈火炼,要学关公“身在曹营心在汉”。

“弟兄会”还有个智勇双全的“军师”名叫赵明智(战俘营化名曹明)。赵明智既非四川人,也不是95军士兵,却深得戴玉书和弟兄们的信赖。他是山西灵石县人,13岁就参加抗日二纵侦察队,老***员,政工干部出身。赵明智曾问戴玉书:“大家都吃不饱,别人抢饭的时候你不但不抢,还阻止别人抢,你就不饿吗?”戴玉书正色道:“男子汉大丈夫,既然出来打仗,死都不怕,都是同胞,却为一口吃的大打出手,你看那些美国佬,看得哈哈大笑,不丢人吗?”赵明智听戴玉书这样说,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他发现戴玉书的人品值得信任,性格又很相投,便决心辅佐戴玉书把“弟兄会”建成一支“反背叛斗争”的突击队。弟兄会的“患难相助、不忘祖宗”的口号就是赵明智提出来的。赵明智又介绍了时占魁、耿基增、续公度等连、排党员干部参加到“弟兄会”里来,会员发展到200多人。

“弟兄会”成长壮大后,首先就夺取了程立人的大队长的权力,戴玉书、赵明智担任了正副大队长,成立了由清一色弟兄会成员组成的四大队自己的“战俘警备队”。由成都籍军人陈志君担任警备队队长。程立人被边缘化了。

后来美国随军牧师伍培礼来到86联队,他委任程立人当了文化教员,由他负责编写供战俘们学习的材料,并在学校为伍培礼传经布道召集听众,从此他有了“校长”的绰号。但他的政治态度过于暧昧,难以得到“亲共”、“”两方的信任。殴打与羞辱让他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大珠宝商与总统妹夫

1954年1月20日,美国开始遣返战俘。坚定的战俘如张泽石、戴玉书、赵明智等回国者向北而去,胸前被刺上“”的战俘登上南下赴台的 汽车 。而在两边都得不到信任的程立人则选择留在原地,和其余11个人一道跟随“中立国”前往印度。

程立人远走异邦是没有办法的选择。当时战俘营里流传着他“主动投降”的说法,“他是一个战场上的投诚分子”。记得他的人现在依然这样说。这成为当时战俘营中任何一个阵营都排斥的人物,最后回大陆和台湾均不得,只得被安排去“中立国”。

他在印度蹉跎了一年后,1955年去了南美的阿根廷。阿根廷的面积相当于16个贵州的总面积,然而人口总数却与贵州差不多,只有约3000万人。此国农牧业比较发达,许多产品出口量占世界首位,工业也有一定基础,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

在阿根廷期间,由于他懂得好几种外语,有扎实的文化功底,所以他选择从事国际贸易,经营珠宝生意,往来几十个国家,获得了巨额利润,迅速暴富。

据吴华英、郑权欢的《郑春炎传》记载,1968年,阿根廷珠宝商程立人经营一所华都餐馆。他们获悉从广东恩平县君堂镇石潭乡果园村来的华侨郑春炎擅长经营餐饮业,亲自找到郑春炎,意欲聘请他出任华都的厨师。程立人是珠宝的行家,对饮食业知之不多,故一切业务,均听取郑春炎的意见。郑春炎对他说“今天 社会 进步很快,旧式的服务制度已不适应 社会 的需求;其次,要充分利用一切先进媒介,直观地大力宣传,务使有较佳的效果……”“你的提议很实际,确是个经验。这些宝贵经验,你却坦诚地无私地向我介绍,可见你的为人,不是重利轻义,而是把我当作手足看待,好!这就照你的意见办,而且委托你操办一切……”程立人满怀,情不自禁地对郑春炎说。郑春炎心想,程立人不愧是个珠宝商的大行家,他有眼光,有胆色。这是他发家致富的经验。

1987年,程立人已经是阿根廷最成功的商人之一,是阿根廷最大的珠宝商,名下有着60万亩土地,两家上市公司,还是当时的阿根廷总统劳尔·阿方辛的妹夫。

思念故土

热爱祖国,怀念故土,这是人之常情。侨居海外的程立人,这种心情显得更加突出。但是,在过去“左”的思想影响年代,由于他特殊的经历,报国无门,思乡无路,只好把自己的心思寄托于台湾。到了台湾,见到黑头发,黑眼睛,有了共向的语言,觉得异常亲切,也算回到自已的国土,从而得到几分慰藉。

信息比较灵通的地区,分析了这个国家的优势,通过各种关系早与程立人等华侨接上了头。上海就先走了一步,他们与程立人联合办了一个阿中信托投资公司,并有700余人到那里定居,从事各种职业;福建也通过各种渠道到阿根廷首都 探索 劳务输出与贸易工作的新路子;台湾到那里定居的就有3000多人。

1986年3月,程立人第一次回国探亲,他为家乡贵州思南县许家坝捐献一笔美元,兴办公路等公益事业。程立人从自身的经历中,深深地懂得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最根本的是要靠发展教育事业。他虽从事商业,奔忙于世界各地,但他仍然坚持其观念,十分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希望家乡创办的学校,不断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 社会 栋梁。

通过他几年来两次回国探亲的观感,程立人深深体会到家乡人民的甘苦,后来,他主动向思南县提出再捐献数万美元,为许家坝中学兴修一座教学楼,并附建一个图书馆。此建筑竣工后,与原有主体建筑溶为一体,为许家坝镇增添了新的光彩。程立人并且为许家坝中学教学楼题词:“教育是立国之本”,从这几个挥洒自如的大字可以看出其书法有一定的功底。

程立人还积极支持贵州省在贵阳兴建了一处华侨村,为海外回黔同胞了解贵州,建设贵州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献计贵州致富

到1988年,年近花甲的程立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他多次这么说:“若不为贵州做点好事,我无脸见乡亲父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从书信中不断得知家乡亲人的情况,他的爱国恋乡感情更加强烈。1987年秋,他第二次回黔时,得知王思明任贵州省委统战部长,便特意向他发出去阿访问的邀请,王思明很乐意地接受了这个私人邀请。

王思明一行5人,在1988年4月9日下午一点(当地时间是4月8日下午一点),抵达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飞机场,程立人及其所属公司经理刘正华先生等人到机场迎接他们。

王思明到阿的第三天,程立人安排他们参观其农场。他有3个农场,两个农场离首都有近百公里,土地面积有2000多亩,其中一个农场已出租给别人耕种,另一个农场离首都有400多公里, 汽车 在高速公路行驶只要5个小时便能到达,土地面积很大,有60多万亩。这两个农场却无人耕种,长满了野草。

这两个荒芜农场有什么值得参观的呢?这样的农场在中国是根本不可能闲置。但程立人并没有这种想法,因为他经营珠宝和国际贸易,所得到的经济效益比农场得到的经济效益快而且多得不知多少倍。不过这些农场都是他在这个国家得到法律保护的不动产,也是他进行国际贸易谈判的物质基础,他虽然放弃了耕耘,却不会轻易放弃农场的产权。

程立人向王思明介绍,他的农场可以种植荷荷芭(又名苛苛芭),若种植这种经济作物,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荷荷芭,主要用于榨油。此油可以代替鲸油制造高级润滑油,是航天航空工业不可缺少的,也可用于高级化妆品和医药原料,还可用于食品保鲜。随着现代化向更高程度发展,美国等一些国家将此经济作物视为新的一代“摇钱树”。荷荷芭野生于墨西哥,美国进行了人工培植。后引种成功的有以色列、印度、泰国、澳大利亚、巴西、智利、巴拉圭、海地、南非、阿根廷等国,其中以色列最成功,仅以阿根廷种植荷荷芭的经济效益为例,投资3年就有效益,以后逐年翻番。在1988年,美国最好的每公斤价格就可达到50美元。

王思明想,能不能组织自身的力量向阿远征呢?这也是程立人所希望的,在组织力量的基础上,经过培训,懂得一定技术,然后向阿远征。使之既能种植荷荷芭等经济作物,又能将其原料加工成各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在离开阿根廷的前一天,也就是1988年4月15日,程立人和王思明进行了草签协议和制订章程。

形成的三个文件,是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基础上的结果。这些文件的主要内容有:在阿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注册登记建立“阿贵信托投资集团公司”。这个公司的指导思想,是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什么见效快、收益大,对公司发展前途有望的就经营什么,通过扩大贸易积累资金,逐步经营开发性项目,如在阿兴办纺织厂。程立人当即表示将自己的农场土地1.5万亩土地无偿赠贵州省侨办,利用这些广阔土地种荷荷芭、葡萄、棉花等经济作物。简言之,就是以开展综合贸易为主,兼营其他业务。取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经营体制,

阿方出任董事长,贵州方出任副董事长和总经理,利益按四六分成,阿方为四成,贵州方为六成。公司总部设在阿首都,待条件成熟后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分公司或办事机构以中国和阿根廷两国的、产品优势为基础,面向世界,开展全方位的经济贸易活动,努力为双方国家多创外汇。

在贵州有关部门的支持下,1988年上半年组织数十名 科技 人员在黔南州罗甸县种植荷荷巴的试验获得可喜成效,这对双方进一步合作起了推动作用。

1994年,程立人又一次回到贵州访问、探亲,贵州刘方仁、陈士能和副袁荣贵、胡贤生、姚继元分别会见了他,对他的访问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他介绍了贵州的省情、经济建设成就、投资环境和对外资的优惠政策等,同时回答了他提出的问题。

从那之后,程立人便成了一个而神秘的人物。后来在2012年11月期间,家乡的官员、贵州省人大女副主任唐世礼访问阿根廷时,曾费尽周折,见到了时任阿根廷立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程立人,对于回来看看的邀请,时年80多岁的程立人只是表示,如有机会他会考虑。至于后来他是否回乡了,再无任何消息。

近期热点推荐:

长子梁思成的人生

80后“网红女副县长”唐翔到底红在哪?

南宋侠女梁红玉足智多谋传佳话

红军西路军 历史 遗案澄清内幕

王新兰与开国上将肖华的红色之恋

唤醒沉寂的灵魂——读作家洪鸿中短篇集《红尘殇事》

当前改革后存在的问题最让你不满意的是什么?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些地区,人们甚至提出了“汉语学习要从娃娃抓起”的口号。随着世界逐步进入信息时代,语言也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因此认真研究对外汉语教育现状,加强对汉语的推广工作,让汉语真正走向世界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是相对比较晚的,它是随着新中国建立,中国对外交流逐渐增多才发展而来的。

1950年7月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进修班,这可以看着是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始。但由于政治和经济多方面的原因,那时对外汉语教学还一直是属于短期培训的角色,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建设在中国兴起还是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日、美等众多国家纷纷跟我建交。随之,40多个国家要求向我派遣留学生。国内高校也陆续恢复招生。正是在国内外的这种形势下,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的曾用名)于13年复校,接着,北京和其它若干省市的高校也先后恢复或开始接受留学生。北语并于15年试办、18年正式开设了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本科教学。教学规模的扩大和本科教学的创建为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学科的产生准备了良好的基础。

而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对外汉语教学才开始真正有了长足的进步。18年北京市的语言学家们以学术的敏感及时发出呼吁:“要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设立相应的专业,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但是,这个学科、专业叫什么,并没有正式命名。1982年,中国才正式确立“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名称。随着对外开放的进程,对外汉语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1987年我国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严格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管理制度;各高校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行政级别;加强了对从教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开始进行统一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把对外汉语教学列入规划,强调“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1989年,当时国家教委的一项通知中,就指出“发展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除了北京语言大学已建设成为中国唯一的一所专门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的国际型大学之外,全国已有近400所大学开展长期的和短期的对外汉语教学,甚至某些中等学校也都积极开展了短期的对外汉语教学。在华外国留学生逐年上升,除北京语言大学外,像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每年在校留学生都在千人以上。

全球化兴起“汉语热”

而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真正迎来自己的春天还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世界逐渐进入信息时代,进入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时代,整个语言科学在21世纪的地位越来越高。由于中国近20年来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国际地位迅速提升;又由于中国有无比巨大的广阔市场,所以任何类型的国家,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和平与发展,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都不能不跟中国打交道,而要跟中国打交道,不能不要求他们的国人努力学习汉语。

因此与中国的强势发展相呼应,在全球,汉语热也不断升温,汉语正逐步成为一种强势语言。据报纸报道,现在许多欧美国家已将汉语列入高考外语考试任选科目之中。

在美国,12种外语中汉语的选修人数是增加得最快的一个语种,已成为第三大通用外国语;现在已有800多所大学设有中文系、所,许多中学也都开设了中文课,有些州(如犹他州)还通过法律规定汉语作为中学必修课。而法国的汉语热从巴黎街头的一则广告中可以体会:“学汉语吧,那意味着你未来几十年的机会和财富。”法国有近3万人学习汉语,人数居欧洲首位,开设汉语专业的大学有38所,其他类型高校近90所,开设中文课程的中小学数量为149所,学生达8000人。著名的巴黎东方语言学院2004年招收中文学生2000人,首次超过日文。不仅是法国,汉语热也在俄罗斯蔓延。据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统计,全俄已有50多个汉语教学点,其中开设汉语课程的高校30多所,学生

2200人,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8所,学生2500多人。汉语人才也很抢手,很多公司愿意出高薪与外交部等传统用人单位争夺汉语人才。

在亚洲,日本,一直是汉语教学最热的一个国家,几乎每个大学都有汉语学科,汉语也已成为中学生高考的可选外语之一;有的学校,汉语已成为外语选课中的第一外语。而韩国,在跟我国建交以后,学习汉语的人数猛增,在300多所大学中,至今已有三分之二的大学开设了中文课,学习中文的语言学院更是遍布各大城市;在中国大陆的韩国留学生,数量上已超过日本,越居首位。而在非洲,汉语热也正在兴起,埃及、突尼斯、毛里塔尼亚等国已设有四年制中文专业,有的还已经开始招收中文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根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现在100个国家超过2500多所大学在教授中文,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达3000多万人。

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

虽然全球“汉语热”一浪高过一浪,但有些只是表面现象,如果冷静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对外汉语推广之路存在重重障碍,与英语等强势语言相比,汉语在世界各大语言中还是处在弱势。美国卡尔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主任赵启光对此曾形象比喻过:“很多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只有3个:长城、妇女的裹脚和大熊猫。而随便在清华校园里走走,就能看到晨读的学生在攻读GRE或托福。这说明汉语在国际交流中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逆差’!”

中国的对外汉语教育尤其是在国外的推广存在着很多困难,一方面是汉语本身学习起来难度很大,浇灭了不少外国人的热情;另一方面,由于师资的缺乏,海外汉语考试中心不普及等原因,导致很多外国学生放弃学习汉语,甚至放弃了来中国留学。

据相关专家介绍,目前在对我汉语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认识问题。有些学校的领导重视对外汉语教学,至今还是出于经济的考虑,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实际的支持力度不大。

二是多数学校,负责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的领导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学科意识不强,不注重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建设;不注意整合各不同学科的力量来为建设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服务。不少来自文学、历史、外语、哲学等学科的教师,他们虽然身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岗位上,但仍只是搞原先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而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怎么将自己原先所学的学科知识跟对外汉语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是目前有些学校所编教材随意性还比较大,缺乏科学性,而又没有统一规范来加以检查。

而在这其中,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的缺乏是最重要的因素。在高校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队伍水平不一,个别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应,不顾自己的实力,一再扩大招生,于是师资不够,就叫研究生,甚至一般行政人员来上汉语课,使得对外汉语教学水平参差不平。而目前,在社会上广泛出现的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更是良莠不分,许多培训机构完全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对教师的把关不是很严格,认为学中文的、普通话能讲好的就能当对外汉语教师,根本无法保证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使得对外汉语教学呈现一定程度上的混乱。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北京市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有4万,而到了2008年这个数字至少达到8万。即使按照对外汉语教学的“大班教学”的标准,这些留学生至少需要8000名汉语教师,而目前全国拥有对外汉语资格证书的只有3000到4000人。国内尚且如此,国外推广汉语就更是如此,据专家介绍,印尼要在主流社会推广汉语教育,至少还需要3万名以上的汉语教师。

必须加强汉语推广力度

发达国家在推广本民族语言时,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在国内扶持和建立占主导地位的语言教育机构,在世界各地建立语言的分支机构,通过语言的推广,增进世界各国的融合和良性互动。为使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成为整体力量和核心竞争力,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取了一系列的重要措施,如建立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启动“汉语桥”工程,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等。

近年来华留学生出现了新变化:人数高增长,学习目的多样化,专业学习领域多样化,学习要求多层次化。因此,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必须要进行调整,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汉语传播趋势。

有关专家认为,要进一步加强汉语推广工作,让汉语真正走向世界,除了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中国对外汉语教育更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确立语言也是文化的观念,注意保护和开发本土语言。二是增加汉语教学的学科意识,注重汉语学科教学的理论建设和整体建设。三是加强汉语教学的基础性工作,研发高质量的系列教材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确保对外汉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四是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在科学研究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需要进行双边、多边的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我们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的强势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中国必然会更快更深地融入世界。而语言作为一种文化,会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通过汉语教学能进一步建造起一座宽阔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人民交往的桥梁。

一战、二战的时候,拉丁美洲国家在干什么?

(一)思想认识问题

如果说我国第一次改革开放的前提在于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前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得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解放思想的关键,也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石。由于有了思想认识的统一,从1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今天的思想认识有着与以往不曾有的一个新特点,那就是大量网民通过网络参与思想论战。以前思想交锋和理论争论,基本上都是发生在决策层面或者是理论界,一般的老百姓不了解、不关心也不参与。现在的思想观点很容易形成一种社会公众的广泛呼应,因此下一步改革得到全社会思想认识上的统一非常重要。而当前,关于下一步中国改革思想意识上最大的冲突就是继续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还是逐步将国有成分私有化,走向完全自由化。当前,包括很多经济学家都极力推崇经济的自由化,所以下一步改革过程中国有化与自由化如何协调需要达成思想上的一致,否则改革过程中冲突较大,改革也难有实质性突破。

(二)收入分配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相关机制和法制的不健全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改革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作为反映收入分配最重要指标基尼系数,我国从1990年的0.35上升到2013年的0.473。而造成收入分配问题的主要表现,首先,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2011年为44.9%,低于世界重要经济体的50%到57%之间标准。其次,收入分配秩序混乱和制度缺陷导致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城乡间、行业间、阶层间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突出,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再次,公共服务支出在总支出中占比偏低。目前,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合计只有三分之一,大大低于同收入水平的其它国家。

另外,在新一轮的收入差距扩大化进程中,尚未完全反映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灰色收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收入差距扩大化的后果已经远远超越分配领域,对整个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国企改革问题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重要的是国有资本分布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而目前国有经济运行主体国有企业由于分布过宽,涉足领域过多,监管不力,带来的问题较多。首先,当前国企改制过程中诸多环节不规范带来很多问题。改制过程中资产评估不规范,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改制过程中产权交易缺乏公开透明度,国有资产出售暗箱操作。其次,国企改制后,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够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完全建立;股权设置过于平均,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和有序运行。再次,企业管理体制没有实现根本转变,难以适应市场竞争要求,仍然导致企业经营绩效不佳。

阿根廷那类拉丁美洲的国家,建国那么早,大部分也都民主制,发展咋那么垃圾啊?

一战、二战期间的拉丁美洲国家,受到的战争洗礼相对较少。期间主要是国家发展与种族的融合。 这也奠定了之后拉丁美洲国家的国际地位。

分析一战、二战时期的部分拉丁美洲国家,不难发现其变化及动作: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太子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在得到德国的支援后,于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俄国开始总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向法国宣战。德国入侵已保持永久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同时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及维护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宣战。

战争主要在由德国和奥匈帝国还有意大利组成的同盟国(Central Powers),和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组成的协约国(Allied Powers)之间进行。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欧美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比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战争最初在欧洲进行,但是很快就超出欧洲范围。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卷入战乱。一战中双方伤亡人数达3000多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最终以同盟国集团的德、奥匈等国战败而结束。

即1914--1918.。

与此同时

1910年--1917年,墨西哥在干革命,推翻蒂亚斯的独裁统治,挫败美国干涉,制定了1917年的新宪法;1920年起,墨西哥进入相对和平时期。

哥伦比亚就没什么大事了,无非就是种咖啡,石油,种香蕉之类的,一直到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然后人民不干啦,1930年哥伦比亚***就成立了。

委内瑞拉1908年戈麦斯发动夺取,开始长达27年的亲美独裁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开始在委内瑞拉建厂。战后,美国资本大批涌入。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马拉开波湖盆地油田的开发,委内瑞拉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之一。随着石油等工业部门的发展,委内瑞拉工人阶级逐渐形成。1928年 2月,爆发了大规模反独裁的群众运动。1935年以后,民主运动再度高涨,国家民主党 (1941年改称民主行动党 )和***(1937)等相继成立。

圭亚那也一样啊,被美国压榨,美国公司跑去那。

厄瓜多尔在自由党人L.普拉萨·古铁雷斯任总统期间(1901~1905,1912~1916),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可可成为主要出口商品。1916~1925年,厄瓜多尔的政治、经济大权完全掌握在商业和农业银行手中。1925年一些青年军官发动起义,推翻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G.S.科尔多瓦(即厄瓜多尔七月革命)。

巴西1889年11月15日丰塞卡将军发动,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众国。新打着“秩序和进步”的口号,并以总统制为基础来加强巴西的近代化,除了生产全世界四分之三产量的咖啡之外,在经济上也缔造了佳绩。后来在19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恐慌下,“咖啡经济”受到了沉痛的打击,随之而来的、独裁统治和君主立宪等体制使得政治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玻利维亚15世纪就被西班牙占成殖民地了,一战之前几十年和智利打仗,打了几年,输了,丢了一片领土,一战之后的十几年1932年,又和巴拉圭打仗,又被人刷了经验,又丧失了大片领土。

智利在1891年,海军军官J.蒙特发动内战,夺取。此后,地主阶级联合大进出口商通过国会控制,开始了所谓“国会共和时期”(1891~1920)。这个时期,智利经济有所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也逐渐成长起来,1909年成立了工人联合会。1912年,在L.E.罗卡瓦隆领导下成立了社会劳工党。

巴拉圭1904~1936年,自由党掌权。这期间,党争不止,党阀擅权,政治混乱,经济发展缓慢。

乌拉圭算是比较安定的国家了,在20世纪上半叶,经济稳定、社会安宁。直到13年发生军事。

阿根廷1853年,乌尔基萨将军制定了第一部宪法,建立联邦共和国,乌成为阿制宪后第一任总统。1860年改为共和国。20世纪30年代起出现军、文人交替执政局面。但是政局相对其他国家来说,也算是比较稳定的。

其实一战基本上可以说算是欧洲的战争,南美地区基本没有卷入战争,所以这些国家在一战期间基本上就是矿石油,种咖啡种香蕉,暴力一点的国家或者地区就你打我,我打你,但都是局部战争,很少有大规模战争。

二战开始,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从39年九月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到1945年5月8日,苏俄和波兰部队攻克柏林,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并签署投降书;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8月6日)和长崎(8月9日)投下了两颗。日本帝国在8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并于1945年9月2日签署投降书为止。

这期间

墨西哥1920年起进入和平时期。但历届并没有认真贯彻1917年宪法原则和社会改革纲领。土改进行缓慢,工人生活贫困,外国资本控制着墨西哥大量财富,经济发展迟缓。1934年L.卡德纳斯当选总统。他组织资产阶级左翼激进,实行社会经济改革,大力推进土改,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比其执政前历届20年分配总额还多一倍以上。1937年实行铁路国有化,1938年将外资石油公司全部收归国有,建立石油、铁路等国家资本主义工业部门。这些改革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墨西哥虽然没有大规模卷入二战,但是众所周知墨西哥当时是美国的小弟,完全被美国控制,所以站在同盟国这边,开放了一些港口,也有派兵出战的表现。

哥伦比亚在1930年 7月成立哥伦比亚***。同年,自由党人E.奥拉亚·埃雷拉当选总统(1930~1934在任)。自由党再度执政后,在人民的压力下实行了一些改革。A.洛佩斯·普马雷霍第一次执政期间,于1936年修:明确三权分立原则,实行直接选举;废除天主教会对教育的垄断;规定工人有权罢工,有选择职业的自由;承认农民占领私人荒地的所有权,规定工人的最高工作日和失业补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工业品进口减少,咖啡输出增多,哥伦比亚的工农业都有所发展,国家黄金储备增加,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哥伦比亚与日本断交,1943年11月对德宣战。1946年,保守党人M.奥斯皮纳·佩雷斯在美国支持下当选总统(1946~1950在任)大肆迫害自由党人和劳动人民。1948年 4月,自由党左翼领袖J.E.盖坦被暗杀,导致人民武装起义。1949年保守党人L.E.戈麦斯·卡斯特罗当选总统,执行亲美独裁政策。1950年农民在山区组织游击队,多次击退军的围攻。1953年武装部队司令G.罗哈斯·皮尼利亚发动上台,1957年被迫下台。同年自由党和保守党达成协议,组成全国阵线,决定从1958年起16年内两党轮流担任总统,共同组阁。

委内瑞拉在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马拉开波湖盆地油田的开发,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之一。随着石油等工业部门的发展,委内瑞拉工人阶级逐渐形成。1928年 2月,爆发了大规模反独裁的群众运动。1935年以后,民主运动再度高涨,国家民主党 (1941年改称民主行动党 )和***(1937)等相继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委内瑞拉的食品、纺织、印刷等民族工业有所发展,一些大庄园逐渐变为从事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农场。1945年10月,一批青年军官和民主行动党人发动,推翻了I.梅迪纳·安加里塔,成立革命执政委员会,由民主行动党领袖R.贝坦库尔特任。1947年12月举行第一次普选,民主行动党人R.加列戈斯当选总统,次年 2月就职。民主行动党宣布实行民主自由,并对外国石油公司增加所得税。1948年11月,美国支持M.佩雷斯·希门尼斯发动,建立亲美军事独裁统治。1958年 1月委内瑞拉人民起义推翻了佩雷斯·希门尼斯。同年12月举行普选,贝坦库尔特当选总统,次年 3月由民主行动党、民主共和联盟、基督教社会党组成三党联合。

圭亚那继续被欧美国家压榨orz

厄瓜多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站在同盟国一边,自由党总统C.A.阿罗约·德尔里奥将加拉帕戈斯群岛租让给美国作空军基地。1941年厄瓜多尔同秘鲁发生边界武装冲突,结果失败,丧失大片国土。1944年 5月阿罗约·德尔里奥被人民起义推翻,J.M.贝拉斯科·伊瓦拉就任总统(见厄瓜多尔人民起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厄瓜多尔民族民主运动高涨。1945年颁布了一部比较民主的宪法。同年底,美国被迫撤除设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空军基地。1947年发生军事,贝拉斯科·伊瓦拉被推翻。1948年自由党人G.普拉萨出任总统,同美国签订双边军事协定。1952年贝拉斯科·伊瓦拉第3次当选总统。同年8月,厄瓜多尔同秘鲁、智利共同签署维护 200海里海洋权的《圣地亚哥宣言》。1956年以后曾多次建立亲美独裁。1968年6月贝拉斯科·伊瓦拉第5次当选总统。两年后他解散议会,宣布全国戒严,独揽大权。11年由于美国渔船不断在厄瓜多尔领海非法,厄美关系紧张。

玻利维亚32年才被人胖揍一顿,还没缓过来

智利在1936年,激进党、***、社会党、民主党和劳工联盟组成人民阵线。激进党在人民阵线支持下执政,P.A.塞尔达(1938~1942)、J.A.里奥斯·莫拉莱斯(1942~1946)和G.冈萨雷斯·魏地拉(1946~1952)相继任总统。前两届曾大力兴办学校,成立“生产开发公司”,发展民族工业,向农民,发展对外贸易。与此同时,无产阶级更加壮大。1941年国会选举时,有18名工人代表被选入国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智利保持中立。1944年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1945年对轴心国宣战。冈萨雷斯·魏地拉执政初期,曾吸收***人入阁。1947年起,关押并流放大批***人,镇压罢工工人,并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断交。1948年颁布<保卫民主法>,宣布***为非法。1952年,C.伊瓦涅斯·德尔坎波当选总统后,继续执行对外追随美国、对内压迫人民的政策。由于美国资本的控制,智利民族工业发展非常缓慢;农业亦非常落后,全国70%的可耕地掌握在大地主手中。人民生活日益困苦,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日益发展。

巴拉圭1936年2月17日,R.弗朗哥发动,夺取。他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一些政治、经济改革,征收大庄园主部分闲置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1939年 4月,J.F.埃斯蒂加里维亚在自由党支持下当选总统,1940年9月因飞机失事遇难。H.莫里尼戈继任总统后,实行军事独裁统治。1948年2月,“红党”把他赶下台,夺取,由J.N.冈萨雷斯任总统。此后政局混乱,总统更迭频繁。1954年 5月,A.斯特罗斯纳发动,推翻当时的总统F.查韦斯,利用红党和军队维持其统治。他对外依靠美国,对内严厉镇压反对派,执政至今。

乌拉圭继续安定

阿根廷一直在中立,因为战前阿的政策相当亲德,很晚才对德宣战,而且时任的总统倾向于纳粹制度,战后也很多纳粹逃到阿根廷。

其实在珍珠港事变后,当时乌拉圭国家党***的讲话最能代表南美洲国家的心声,他说:“这场战争应该由金黄头发的人和黄种人自己解决。反正这是狮子与狮子为争夺猎物的斗争。”几乎所有南美洲人也抱着这样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因此,绝大数南美洲国家都没有卷入战争。

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巴西:

巴西是惟一积极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南美洲国家。二战全面爆发前,巴西与纳粹德国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关系,主要是巴西向德国出口商品,德国给巴西提供。战争爆发前一年,德国25%的进口来自巴西。同一年,巴西开始从德国大量进口武器。自1930年起,投机分子瓦加斯统治着这个拥有四千五百万人口的南美最大国家,正如其成员公开所说,瓦加斯在意识形态上接近德意日轴心国。1937年11月10日,他发动废止宪法、禁止一切政党活动,使自己成了所谓的“新国家”的。二战在欧洲全面爆发后,美国一边观望“不出手”,一边又督促南美洲各国加入盟国阵营。1940年7月至1941年12月,美国向巴西提供了为数不少的军事、技术和财政援助。1941年2月,巴西总统瓦加斯向美国保证,如果美国受到别国攻击,巴西将全力支持美国。同一年,美国便开始支持巴西在里约热内卢附近建造大型炼钢厂,这座炼钢厂建成后就成了巴西工业化的象征。巴西在美国的支援下,很快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成为南美洲举足轻重的国家。有历史学家说:“战争期间,美国把对拉丁美洲四分之三的军事投资给了巴西。依靠美国的财政和技术援助,巴西在拉丁美洲加强了自己的优势地位,超越了阿根廷。”

为了阻止巴西与美国的交往,1942年2月至8月,德国击沉了近20艘巴西商船,巴西于8月28日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1944年6月30日,一支由美国训练和装备的26000名巴西远征军陆军部队加入美军第五师,投入意大利战场。据统计,在整个二战期间,巴西空军共执行了2550次飞行任务,有1889名巴西人阵亡,在前线阵亡的约有650人。

1933年至1938年期间,巴西与德国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关系,德国把瓦加斯威权看作是理想的伙伴。1938年,德国25%的进口、主要是原料和农产品来自巴西,同期巴西与美国的贸易额下降。同一年,巴西开始从德国进口武器。 1938年,瓦加斯借口加强民族主义,禁止外国人从事政治活动。这样,在巴西南方生活的八十万德国移民受到了限制,当时的德国移民接受纳粹的学校教材和宣传材料、报纸和德国乌发**制片厂的**。1931年起在巴西存在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有五千名党员,该党由于进行政治活动,也遭到取缔。

以下为全文转自网络:巴西是盟军的一员,早在二战初期就被美国争取,加入了盟军并获取大量的军事援助.巴西陆军在意大利有出色战绩,巴西远征军第一师在1945年7月6日回国前,在远离故土的战场,巴西远征军奋战了239天,陆军部队一共俘获了敌方将军2名、军官892名和士兵19679名,其代价是阵亡13名军官444名士兵,2064名战伤,658名事故受伤,被俘1名军官34名士兵,失踪16人。空军部队共有48名飞行员执行了445次战斗任务,出击2546架次共计5465飞行小时,投弹约1010吨,击毁了1304辆汽车、12列火车、8台装甲车辆、25座铁路公里桥梁和31个燃料库和库。大队的损失是,飞机被击落22架,飞行员当中5名在防空炮火下阵亡,3名在事故中丧生,3名被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西除了派遣远征军直接赴欧作战,还在空运中转以及大西洋船队的护航中也作出了贡献。虽然没有远征军那么引人注目,但是这些贡献对于保护大西洋航线的畅通、巴拿马运河的防卫、加勒比、南大西洋的反潜作战以及补给运输交通线路的巩固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远赴重洋的那支远征军部队,虽然由于缺乏作战经验,在最早的战斗中发挥不佳,但是在紧张的战斗中他们也学会了本领,逐渐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可以说,对于在意大利的战斗,任何远征军将士都为此感到光荣。尽管从组织上看来,远征军是隶属于美军门下,从补给到作战几乎都听任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雇佣兵的色彩,但是他们的英勇行为以及从作战的历史来看,直到现在,巴西人还是以此为荣,并对远征意大利的行动进行着高度的评价。

虽然到了最后,几乎所有的南美国家都象征性地对轴心国宣战,但是只有巴西,才是对战争作出了有意义的贡献,通过与美国的深入合作,在巴西国内,瓦加斯总统所期待的经济军事各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参战以前所兴建的钢铁厂就是巴西的工业化所迈出的第一步,这以后,由于美国在巴西军事基地的建设,从客观上,巴西的铁道、机场、道路等交通设施比起战前也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同样,由于远征军获得的现代化武器以及在实战中取得的现在作战的经验,巴西的国防力量比起南美各国也有了巨大的差异。无形中,巴西在南美各国中的威望也上升到了不可动摇的高度。

更重要的是,远征军的士兵还在另一个意义上改变了巴西自身。由于巴西在战前和别的南美国家一样,还是一个独裁气息严重,等级差别森严的国家,这一次大规模的远征欧陆,所招募的士兵大多来自社会的底层,然而到了意大利,隶属在美军这么一支民主气息相对浓厚的军队下,平等的思想在他们身上扎下了根,也为他们培养了一种自信和自尊以及对个性的认识。他们回到了国家以后,很快便成为了推动巴西民主化的先锋力量。战后的巴西在一定程度上和别的以军人当政的南美军事独裁国家有着不同,在国内不绝的那些国家中,唯有巴西保持着一种相对而言安定和发展的状态,这一切,和那239天的远征都应该有着一定的联系。而新一代巴西总统中甚至也有原来远征军的成员。由此可见,那一支规模不大的远征军,对于战后所巴西起的作用却是举足轻重的.

巴西是积极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唯一南美国家,两万六千名巴西士兵在意大利战线与盟国并肩作战,参战给巴西带来了军事现代化、使巴西获得了进入工业时代的入场券,在南美洲拥有了更大的实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西加入到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源源不断地供应盟军战略物资,派兵作战.积极配合盟军的军事行动,从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贡献出自己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铺平了道路。

所以,拉丁美洲的各个国家在一战、二战时期主要动向概括为: 融合、抗争、发展。

阿根廷的立法机构有哪些

"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实体,拉丁美洲的历史是从'发现的历史'开始的"。(沃尔夫·格雷贝道多夫:拉丁美洲向何处去,齐楚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从16世纪初开始,欧洲文明借助先进的技术和制度开始在世界范围扩张势力。在这一地区缓慢演进的印第安文明首先成为欧洲文明的牺牲品,而该地区也成为正在形成的世界体系的边缘地带,开始了其漫长的边缘化历史。

这段边缘化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从16世纪到19世纪初期,是持续了300余年的殖民地历史;后一个阶段是从19世纪独立运动结束后开始的依附历史,已经持续了150余年了,至今仍未结束。从狭义上讲,拉丁美洲的现代化历史就是后一段历史,因为在这一时期中,拉美诸国陆续取得政治独立,开始了以建设民族国家和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从广义上讲,拉丁美洲的现代化历史则是这两段历史的总和,因为殖民地历史的开始标志着该地区已经被纳入了世界范围的现代化进程。漫长而独特的殖民地历史直接决定了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的独特性,使之成为世界现代史中被世界体系牢牢锁住同时又无时不在摆脱束缚的典型。拉丁美洲的现代化之路集中体现了几乎所有第三世界国家都无法摆脱的两难困难:依附与自主。本文将从广义的角度,描绘一下拉丁美洲现代化的宏观进程。

一、 哥伦布之前的拉丁美洲:缓慢演进的印第安文明

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的最早居民。大约在10万年之前,他们就来到美洲,并且陆续分散到各地,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部落文化。人类学家把这一地区的文化分为三类:位于中美洲(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安第斯高原地区(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北部)的高级农耕文化;处于其毗邻地区的中级农耕文化;以及处于南美洲南部的渔猎集文化。正是在最高级的农耕文化地区,印第安人建立起强大的帝国和高度的文明。位于今天的尤卡坦、危地马拉和伯利兹地区的玛雅文明,位于今天墨西哥地区的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囊括从厄瓜多尔中部至智利中部3000英里地区的印加文明构成了美洲印第安人的三大文明。

印第安人创造的文明成就举世公认。它们包括:培育出包括玉米、倭瓜、土豆、蔷匣、胡椒、烟草、棉花和豆类等作物,今天世界上近一半的食物发源于此;发达的天体知识;以太阳金字塔为代表的建筑技术;发达的水利灌溉系统等等。尽管如此,从总体上讲,印第安文明相对于其他大陆上的文明来说,数千年的孤立隔绝使其演进速度非常缓慢的,在演进阶段上也落后于这些文明。印第安人的技术水平只相当于公元前1500年的西欧人和公元前3500年的中东人的技术水平。虽然他们在培育植物方面成就辉煌,但除了仅能最低限度地保证人口食物需求外,没有发展出耕作技术。他们仅有石制、木制、骨制的工具,不能熔炼矿石,更没有刀剑和火器。而在制度方面,美洲印第安人还停留在氏族部落阶段。各种各样的部落虽然一度被纳入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之国之中,但是彼此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从语言一直到崇拜对象。这些差别使全体印第安人之间无法形成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协调一致的行为。即使是组织最完善的两大帝国,其内部也多有权力争夺的冲突,无法在动员和发挥个人创造力等方面与新兴的民族国家抗衡。

所以说,在世界范围内的文明交往稀少的时代中,印第安人在不受外来干扰的情况下,创造了自己富有特色的文明。如果文明间的隔绝能够维持下去,印第安文明也许会平安地向前演进。但是一旦文明间的隔绝被打破,文明间的交往扩大,那么演进缓慢的印第安文明肯定会失去生存的空间,何况这次与之遭遇的是武装到牙齿,有着对财富疯狂的渴求以及宏大的征服世界愿望的欧洲文明。印第安文明被逼向了绝路。

二、 殖民地历史和进入世界体系的开始

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的成功引起了欧洲王室和一些社会阶层的重视。作为当时欧洲两大霸权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国力已经呈现出衰落之势,但是依然倾力支持在新大陆的探险活动,因为空虚的国库无力支持王室奢糜的生活和庞大的军费开支,迫切需要获得新的财富源泉。另一方面,怀有高涨的商业热情的资产阶级希望获得更大的市场,没落的贵族,生活无所着落的农民和城市无产者,把航海和殖民冒险看作是摆脱困境的重要手段。这些阶层成了欧洲扩张的热情支持者和实践者。然而,两个王国在如何瓜分新大陆的问题上争论不止,只能求助于教皇的裁决。1493年5月3日,教皇亚力山大六世在同两国商量后,颁布洲渝,就双方的领海和海外领土划分了界线。但是里斯本对此不满,胡安二世要求双方国王重新谈判,以划定一条更加合理的界线。西班牙同意后于1494年6月7日,双方签订了托尔德西亚斯条约。然而,托尔德西亚斯条约从来就不是划定西、葡在美洲领土的令人满意的条约。事实很快证明,真正的界线是由征服者和黄金攫取者的实际占领确定的。

16世纪的头20年是冒险家的时代,来自欧洲的数以千计的冒险家沿着哥伦布的路线来到加勒比海上的岛屿上。然而,绝大多数人都失望而归。其中两个西班人成了真正的者。1519年,埃尔南多·科尔蒂斯在短时期内占领了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富庶帝国——阿兹特克帝国。另一位更为大胆猖獗的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于1531年征服了秘鲁具有高度社会组织的印加帝国。从此以后,欧洲人对拉丁美洲的殖民占领开始全面展开,并向大陆内部深入,在秘鲁被征服后,厄瓜多尔和波利维亚也接着被征服。西班牙人阿尔马格罗在30年代征服智利,把殖民范围推进到马乌莱河。随后巴拉圭、阿根廷、巴西也逐渐被纳入殖民地范围。在不断的征服过程中,印第安文明被无情地摧毁了。

为什么辉煌的印第安文明会被一小撮西班牙征服者轻而易举的摧毁?其中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长期的隔绝使其不仅在技术和制度层面上远远落后于欧洲,而且在生理和心理上无法适应欧洲人带来的一切。我们在这里不再详述印第安人在技术和制度上的落后,只想强调后面两点。欧洲人带来印第安人的疾病比欧洲人野蛮的剥削还要残忍。印第安人在天花、麻疹、伤寒等疾病面前毫无抵抗能力,只能成群成群地死去。据估计,在17世纪征服时期,西属美洲的人口从5000万锐减到400万。孤立隔绝还造成了美洲印第安人心理上的脆弱。他们虔诚而又热情地迎接外来者,毫无防备心理。而一旦发现这些外来者要的只是金钱,并不惜为此大动武力时,他们变得不知所措,在新式的武器和作战技术面前惊魂不已,毫无还手能力。欧洲人取的矿山管理制度使被逼迫劳动的印第安人难以接受,他们精神空虚,风纪破败,常常烂醉如泥,趋于绝望。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不断扩大其殖民地的同时,也在建立着自己的统治机制,力图把美洲纳为帝国的组成部分。殖民者是通过三种方式来加强其统治的。首先是政治上的"纵向主义"管理和严格的等级制。西班牙把殖民地分为四个总督辖区和一些都督辖区。辖区内宗主国直接纵向统治,禁止各殖民地之间任何横向交往。辖区内的官职都由来自宗主国的西班牙人担任,而不是由出生在拉美的征服者的后裔,即土生白人担任。土生白人参政的途径极为有限,他们只能管理城市、市议会和市民联合会。而且宗主国为了加强统治,不断地提高集权程度,其颁布的三十多万条法令对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生活中最锁碎的细节都作了规定,限制了殖民地人民的自由。尤为重要的是这些辖区式管理不处于国家意识的形成,为日后的分裂以及各国之间的不和谐关系埋下了祸根。其次是在经济上实行分封土地的监护区制,强迫印第安人劳动,严格控制殖民地的产品结构,使之为宗主国经济服务。监护区制是一种把土地瓜分给征服者,以把印第安劳动力动员起来为矿山和大庄园服务的制度。它意味着监护人有权要求他所"监护"的印第安人缴纳贡物和提供劳役。同时,监护人有责任在印第安时为国王提供军事义务,并教化他所监护的印第安人皈依基督教。虽然原则上监护人的监护期有限,但后来这种期限被破坏了,监护区变成可以遗赠的私有财产。监护区制是欧洲中世纪庄园制在新大陆上的再版,直接承担着为宗主国聚敛财富的任务。热衷于重商主义政策的西、葡两国最初只关心作为财富代表的金银。按照重商主义的逻辑,一国的财富是恒定的,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会使出口国财富增加,进口国财富损减,因此,谁占有金银越多,谁就越富足。在重商主义政策的鼓励下,矿业逐渐兴盛起来,与之相伴发展起来的是向矿区提供生活用品、食物等的大庄园。17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白银产量的减少,大庄园的经济意义也相应减小,于是种植园经济开始兴盛起来。种植园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从非洲洲贩卖来的奴隶为主要劳动力,经营的方向是满足西欧市场的单一作物如蔗糖、烟草、棉花,后来又有橡胶、咖啡和香蕉。种植园和矿业,大庄园一样都是一种大地产制,都受到宗主国的严格限制,一方面殖民地不得擅自种植其他产品,另一方面宗主国控制着殖民地与欧洲其他国家间的交换。显然,对殖民地经济的严格控制给宗主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据估计,在殖民统治期间,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攫取的黄金达250万公斤,白银达1亿公斤,金银的总价值是它出口到殖民地商品价值的4倍。拉丁美洲经济在为宗主国提供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一步步地沦为正在兴起的资本主义体系的依附。之所以这样讲,主要原因在于,西班牙、葡萄牙在剥夺殖民地的同时,也正在成为西欧的附庸。由于受落后的经济结构和中世纪思想意识的限制,西、葡两国不善于利用美洲的和市场发展自己。它们不能大规模把殖民地生产的丰富的原材料转换成符合殖民地市场需要的制成品。所以向拉丁美洲出口的制成品90%来自工业较发达的北欧 。同时本国经济结构也没有完备起来,需要从西欧和北欧进口纺织品、小五金、谷物等产品,出口的则是羊毛、酒类、铁矿石以及黄金。这样,西、葡两国虽然从地理现中首先获益,但没有通过现打开世界市场,反而成了随后崛起的北欧与西欧经济的附庸,把从拉丁美洲攫取的金银拱手交给了掌握着市场主动权的北欧和西欧。

宗主国推行的单一产品政策,使拉丁美洲在世界市场中失去了自主权和主动性。由于这些产品只提供给宗主国和中心国,受这些国家国内市场价格的支配,所以其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于海外市场。对海外市场的过度依赖造成了这种单一产品经济的脆弱性和低度适应能力。一旦海外市场萎缩,国际市场价格下跌,或者出现政治力量的干扰,单一产品经济就会陷于被动,甚至走向崩溃。单一产品经济在本地区经济中没有横向和纵向的关联度,纯属"飞地经济",无法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共同发展,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和人力。因此单一经营意味着每年的大部分时间有人失业。这种单一产品的经济也许会带来经济的增长,但无法实现经济的发展,即本地经济的全面进步。

最后,在文化方面,殖民统治者在摧毁了印第安文化的同时,又力图把宗主国的文化移植过来,以求使印第安人皈依自己的文化和信仰,实现对殖民地的文化控制。武力图杀、疾病以及残酷的剥削使印第安文化丧失殆尽。对于存活下来的印第安人,殖民统治者内部虽然存在争论,一派认为土著是"高尚的印第安人";则一派则蔑视他们为"脏狗",但是最终后者成为了殖民政策的指导思想。印第安人被排斥在社会之外。虽然来自旧大陆的天主教士们曾经为印第安人的利益辩护过,并力图改掉他们的一些落后习惯,使之皈依天主,但是成效微弱。而且教士们并不认为印第安人和他们在精神上是平等的,他们对印第安人的保护不过是把他们当作年幼无知的孩子监护起来。随着教会力量的壮大,许多教士成为了大庄园主,残酷地剥削印第安人,并与殖民当局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大力协助推行拉美文化有的家长式统治和独裁。

排挤掉并取代了印第安文化的宗主国文化对于拉丁美洲来说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从本质上讲,宗主国文化是一种推崇等级制、独裁和家长制的封建文化,并没有为拉丁美洲带来新鲜的活力,反而和印第安文化中的一些顽固势力结合在一起,更加强烈地扼杀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宗主国推行的政治和经济措施助长了这种文化的顽固势力的强化。权力操纵在一个小的社会阶层手中的政治和大庄园制的经济不仅形成了个人独裁和一撮人控制国家和经济的传统,而且阻碍了"民族意识"的形成。因为拉美国家内部分裂为若干个大庄园,这些庄园是"封闭的社会",培养的是个人对庄园主的绝对服从,而不是对国家与民族的忠诚与认同。这样的政治经济传统为诠释拉美现代化进程中独裁不断,社会各阶层间缺乏团结和解,以及对国家利益缺少共识提供了很好的答案。

总之,从某种角度讲,西班牙、葡萄牙进入美洲,是欧洲漫长的历史进程的组成部分,这个进程实质上就是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这两个国家没有全面经历这个革命进程,尤其是西班牙还保留了中世纪的结构。因而,它强加给美洲殖民地的是一种前资本主义的、等级的社会制度,其标志是教条主义和令人窒息的专制主义,这与英国在北美建立的半自由的、能够适应和发展的制度形成了对照。

三、 全面纳入世界体系的19世纪

18世纪末,西班牙殖民帝国开始呈江河日下之势。殖民地内部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包括土生白人、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和黑人在内的各阶层人民把斗争的矛头直指殖民统治者。另外,来自欧美的先进思想,如自由主义、理性主义、法国共济会思想等,和法美革命的成功为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注入了思想动力,提供了武装革命成功的例子。

1790年海地爆发争取独立的革命运动,使拉丁美洲的内部危机露出冰川的一角。1806年米兰达在委内瑞拉组织起解放祖国的志愿军,掀开了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而拿破仑占领西班牙和西班牙人民起义反对这位篡权者成了殖民地起义的直接导火线,并为其提供了有利条件。1810年在加拉加斯、基多、波哥大、布宜诺斯艾利斯等许多城市先后爆发了起义。革命者拒绝承认法国派到殖民地的代理人,纷纷建立起"洪达"(委员会)来管理国家。玻利瓦尔、圣马丁、奥希金斯、伊达尔多等人纷纷在本国举起起义的旗帜,建立起独立的共和国。1815年后,各地的革命斗争向纵深发展,战火在整个大陆蔓延。南美大陆伟大的解放者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认识到只有拉美人民联合起来才能把西班牙统治者彻底赶走,保证各国的独立。于是,两位解放者率军从南北夹击西班牙统治的巢穴——秘鲁。1825年取得了阿亚库乔大捷,全歼殖民军主力部队。1826年1月23日,西班牙驻卡亚俄港的残军向玻利瓦尔投降,拉美独立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前后进行了20多年,遍及整个大陆和海岛,波及的人口达2000万,推翻了300年的殖民统治,建立了18个独立的民族国家。但是独立运动取得的成就更多的是政治意义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拉美社会内部结构,切断同西方列强的经济联系,摆脱经济上的依附地位。独立战争后的拉美以新的形式被新殖民主义全面纳入了世界体系,同时其社会政治结构的畸形也有所加重。正如斯塔夫里亚诺斯所说,"跟随政治独立而来的,并不是经济独立,而是新殖民主义。"(《全球分裂》上册,迟越等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178页。)

独立战争胜利后,传统的大地产制和严格的等级制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不断发展、扩大。通过对印第安人土地的掠夺,通过对教会地产及国有土地的占有,绝大多数克里奥尔人(土生白人)地主的大地产不仅原封未动,而且他们还取代了西、葡殖民者的地位,霸占了绝大多数原来属于殖民者的土地。另外,通过对在独立战争中立有战功的将军、军官以及行政长官进行的土地分封,大地产的数量大大增加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如以往一样牢牢地控制着经济。在政治方面,这些大有产者虽然自称"自由派",但不肯放弃既得的权力。因此由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人组成的中产阶级,以及一大批无产者仍然被排斥在政治体制之外。

这些在新独立的国家中掌握权力的大有产阶层同国际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生产的绝大部分产品都要拿到国际市场销售。另外,由于在独立战争中英国支持了拉美各国反对西班牙的斗争,其发展的模式和取得的成就给这些受过欧洲教育或者熟悉欧洲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国的迅速发展与商业优势地位被认为是同自由放任主义相联系的。所以这个阶层中的许多人认为自由贸易应当同刚刚取得的政治独立齐头并进。但是这些人看到的只是表象,没有看到英国的优势来自于其强大的工业基地,商船队以及船坚炮利的后盾,他们更不理解,一项错误的政策,不仅会造成破坏,而且会产生全面的混乱。哥伦比亚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它在独立后废除了所有关税,使拥有价格优势的英国商品大规模涌入国内,结果是国内手工业者在短时期失去了竞争的能力。因此,从发展战略选择上,拉美国家的***显得比美国独立后的***更加幼稚天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斯密和李嘉图理论的最早牺牲品,丧失了加强自身实力的机会。

实行自由贸易具体体现对进、出口的重视。实践证明脱离社会政治现实的自由贸易政策并不会从李嘉图所描述的比较优势中获益,相反却带来了灾难性影响。在出口方面,大部分拉美国家***强调农产品,因为欧洲对热带农产品和欧洲时令以外的农产品需求很大。但是只依赖农业的作法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有三个:一是加重了原有的两极分化趋势,并削弱了国内市场购买力的培养。因为农产品生产依然由大土地所有者控制着,其产生的利润很难扩散到众多生产者身上,占人口大多数的贫困者无法给国产品提供强大的购买支持,从而阻碍了国内工业合理的发展。二是农业生产结构向单一化畸形化发展。由于过份偏重某种作物,所以忽视了其他作物的种植。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原料价格波动很大,因此使整个农业部门以及在此基础形成的依靠单一产品的加工业极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三是为外资的进入打开了方便之门。在西班牙统治时期,帝国的贸易体制限制了殖民地进出口货物的来源和性质,并且禁止外国人在殖民地拥有财产或建立商业企业。在独立战争期间和独立战争以后,这些限制失去了效力。处于欧洲国家前列的法国和英国乘机占领了拉美市场,成为主要的商品供应国。刚刚获得独立的国家并不愿意成为纯粹的进口国,它们希望投资开发本国。但是这种强烈的投资愿望并没有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因为拉美各国银行制度不健全,融资渠道不通畅,而拥有大量资本的教会和商人们不愿在国内投资。恰恰在这个时候,发达国家的资本突然增加。加利福尼亚黄金的发现,使传统的金融市场饱和了。为了取得高额利润,资本开始向包括拉美在内的有利润潜力的地区转移。

外国资本进入拉美大致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20年代,外国投资(首先是英国资本,其次是法国和西欧其他地区的资本,还有少量美国的投资)开始在拉丁美洲出现,主要用于原料和基础产品的开和输出。大部分投到今天阿根廷的领土范围之内,第二个时期出现在50年代之后。高速钢制汽船、卓有成效的冷冻装置、新的矿技术以及其他技术进步激发了西方资本在拉丁美洲的大规模投资。这一时期资本的主要用途是发展必要的交通线路(铁路、公路和港口),以确保产品的运输和经销。后来,投资转向发展各种服务设施。与此同时,欧洲银行给拉美的成倍增加。到1914年时拉丁美洲的外国投资总额达到85亿美元,占全世界长期外国总投资的五分之一。资金的来源如下:联合王国,37亿;美国,17亿;法国,12亿;德国,9亿;其他国家,10亿。

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并没有给拉丁美洲各国带来经济福音,相反使拉美经济的依附地位进一步加重。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外国投资创造的"飞地经济",并没有推动国内市场的整合和经济的发展,相反却加强了同宗主国间的纵向经济联系。以巴西为例,在1848年至1849年间从里约热内卢港出口的货物价格为2732.9万克鲁塞罗(巴西货币单位),而运往国内各地的只值71.7万克鲁塞罗。英国在巴西出资修建的铁路有几种不同的规格,车辆的转换迄今还是一大问题。因为当时唯一关心的是怎样从内地向各港口运送货物,而不是把巴西的各个地区联成一体。二是形成了面向海外市场的单一产品结构,并且外国资本逐渐控制了这种生产结构,从而控制了拉美各国的经济命脉,为这些资本的母国干涉东道国内政提供了便利条件和渠道。

除了经济依附程度加深外,独立后的拉美各国的社会政治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为独立战争的领导者们代表的是大地产阶级和大资本家阶级,其目的是摆脱宗主国的控制,而不是打破殖民统治时期形成的有利于这些既得利益者的社会政治结构。在社会结构上,除了长期存在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外,种族主义也开始强大起来。印第安人和非洲人被视为劣等种族,认为其需要的是控制和管理,而不是教育与机会。等级制和种族主义阻碍了社会的流动性,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同时也限制了教育的普及。例如在巴西,适龄儿童入学率1872年为5.29%,1889年是5.8%,1907年是9.19%。此外,拉美的教育方式也无益于民族发展。本地学校只培养下层办事员,而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则是从欧洲引进的。

同许多依附地区一样,在拉丁美洲落后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支撑着奢华的、模仿欧洲生活的消费文化。本地的上层人物对于宗主国的价值观念、社会风尚和物质产品、社会服务等亦步亦趋,把大量的钱财用在这些方面,同时极端蔑视体力劳动。上层人士对于消费的崇尚和劳动的蔑视影响了全社会的价值理念和文化时尚。甚至穷人也在竭力模仿这种高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把微薄的收入用于购买进口毛料服装、有边帽子、苏格兰威士忌等奢侈品上。结果,消耗了本可投放在本地企业中的资金,减少了本地经济发展的机会。另外对劳动的蔑视追求奢华的风气,同新格兰的清教观相比,显然十分不利于经济发展。

独立后的并没有实现对全国的统一,相反被众多的"考迪罗"瓜分了,使"考迪罗主义"成为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拉美政治的主要特点。"考迪罗"是指一个军人或一个地主,凭借他个人的威信和受他统治的人的绝对忠诚,在一个地方或地区称王称霸。被他统治的人的忠诚是绝对的,因为一方面考迪罗对他们进行剥削压迫,另一方面也保护他们不受其他考迪罗的侵犯并向他们提供最低的经济保障。随着新殖民主义的扩张,考迪罗成了其合适的代理对象。因为新殖民主义中有一种引导着殖民国家与特权集团结盟,以此稳定其对殖民地的控制的内在要求。"考迪罗主义"的存在对于拉美政治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阻碍了拉美政治现代化、制度化和民主化的进程。其影响表现为:首先,造成了政局的涣散,中央控制的乏力和政令执行的不畅。其次,军人干预政治。在整个19世纪中,的原有支柱——天主教会的影响逐渐下降,地主贵族与军队的联盟成为的真正基础。军队由于拥有组织,以及垄断武器成了拉美最强有力的"政党"。军人对政治的干预限制了政党的发展和民主选举制度的实施,使得军人独裁替代了民选总统,军人管理替代了文官管理。而且军队长期干预政治在某些国家被宪法等法律合法化,被认为是维护"国内秩序"的保障。再次,腐败和政治上的任人唯亲成了拉美政治的基本特征。殖民统治时期的封建传统和大地产制的维持成了腐败和任人唯亲滋生的良好土壤。考迪罗们的出现使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因为它们要获得,必须获得一些特殊的社会集团的支持,而回报的则是政治恩惠。由于没有制度化的民主机制,所以这种政治互惠就变得公开化、被制度默认了。最后,个人魅力成了政治动员的根本性力量。独立后的拉美各国政治并没有摆脱封建传统的影响,控制的个人继续控制着。由于缺乏制度化的民主机制和正式的参与渠道,所以民众表达意愿的机会受到了限制,更多的是依赖和寄希望于某些个人。这无疑扩大了个人的影响力。虽然个人魅力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全国政治动员,但在缺乏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却容易沦为个人独裁。

拉美人常常抱怨说:"可怜的拉丁美洲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的确,拉美在独立战争快结束时就感觉到来自北方的觊觎之心。虽然几乎同时成为殖民地,但是北美却由于自身特殊性而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独立之后,美国完全摆脱了欧洲宗主国的政治、经济控制。随着其经济实力的提高,它不仅在北美地区基本上清除了欧洲势力,而且也成为世界体系中的中心国一员。作为新兴强国,它想扩大自己在美洲的影响,彻底排挤掉欧洲在美洲大陆的势力,以确保自己的战略安全和本地区霸主地位。1823年12月门罗递交给国会的报告最早完整地表达了这种野心,其体现的门罗主义成为美国日后干预拉美事务的基本准则。

门罗主义的基本精神是"美洲大陆……从现在起不应该成为任何欧洲国家实行殖民化的对象……我们不能允许任何欧洲国家任何以压迫为目的的干预,否则将被看作是对美国的不友好的表示。"门罗主义的出现,引起拉美一些有识之士的警惕,例如西蒙·博利瓦尔,清楚地认识到美国对拉丁美洲人民来说不是朋友和盟国,而是潜在的威胁。

教师节是几月几号?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议会作为最高立法机构

阿根廷议会概况

议会正式名称:阿根廷国民议会

议会简史从19世纪初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到1854年期间,阿根廷没有专门的议会机构,立法职能主要靠立宪会议行使。1812年民族独立的先驱何塞·圣马丁***民进行武装斗争,第二年即召开立宪大会,准备宣布独立。与会者提出了两个宪法草案,大会最终在这两个草案的基础上制定了第三个宪法草案,主张建立“不可分割的完整国家”。因客观历史条件所限,会议未能如期批准独立和颁布宪法。尽管如此,大会仍通过了有关行政章程,颁布了关于国徽、国歌、铸币、废除贵族爵位和奴隶制度以及设立最高长官制等重要法规。

1816年独立前夕,第二次立宪大会在图库曼举行,故名图库曼议会。在会议头几个月里没有什么进展,后在圣马丁的要求下,于7月9日通过独立宣言。阿根廷在正式宣告独立后,国家仍长期处于分裂列和状态。1817年图库曼议会迁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并指定5名议员组成一外委员会来起草宪法。1819年立宪大会通过了阿根廷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从而结束了按临时法规治理国家的局面。但这部宪法主要体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一省的意志,确定了集权制的国家形式,因而遭到主张联邦制的内地省份的反对,遂于第二年失效。1824年至1827年间,阿根廷再次举行立宪大会,并于1826年底通过了一部新宪法,但该法仍坚持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因此又遭到各省的反对而未能生效。鉴于全国处于无状态,各省之间为保障和平抵御外来侵略签署了许多省际条约。这些条约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成为制约阿根廷各省关系的惟一准则,而且还成为以后制定新宪法的基础。1853年5月1日立宪大会批准了阿根廷第一部联邦制宪法。在国家结构方面,该法既主张联邦与各省关系平等,又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形成联邦制与单一制混合的制度。从此,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议会作为最高立法机构固定下来。1949年,庇隆为推行社会改革,提出修。这次修宪吸收了民族主义和国有化思想,并增加了社会正义的内容,规定财产和资本必须为民族经济服务,国家可以通过法律干预经济和垄断某种活动,规定矿产和其他自然为国家所有,公用事业由国家经营。此外,修改后的宪法将总统选举由间接改为直接选举。这一宪法被1956年通过上台的军废除。在从60年代到80年代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阿根廷由军人统治。军制定了超越宪法的章程和条例,使宪法基本失效,直至1983年阿根廷向民主制度过渡后,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才得以恢复,议会也随之恢复正常活动。1994年阿根廷召开立宪大会,再次修改了宪法。修改后的宪法规定,总统可以连选连任,但任期由6年缩短为4年,不限定总统候选人的宗教信仰;首都改由直接选举产生;在中设立内阁长官(相当于总理)职务,负责国内全面的行政管理工作和同议会的关系,内阁长官由总统任命,但议会有权撤换其职位;总统可颁布必要的和紧急的法令,议会必须承认总统法令的有效性。此外还将16项保障的国际协议的有关内容,特别是尊重土著利,列入了宪法。

议会权力议会具有立法,监督,决定国家财政、税收、内外政策等职权。在政治方面,议会有权最终商定国界、确定省界、建立新省、确定位于各省范围之外的国家辖区的组织管理和;处理边疆安全事宜;建立最高法院的下级法院;批准大赦;接受或拒绝共和国总统和副总统的辞职,宣布进行新的选举,统计选票,修正选举结果;对总统、副总统、各部部长及最高法院或下属法院法官提出弹劾;批准或废除同其他国家缔结的条约以及同罗马教廷签署的协定,决定同教会的关系;批准总统宣布战争或和平,在战争或和平时期定军队编制,制定军队管理条例和制度,授权各省或数省建立民团,用以镇压内乱和对付外侮;批准外国军队进入国家领土和本国军队开赴国外;遇内乱时,宣布紧急状态,批准或取消总统宣布的戒严令。在一般立法方面,议会有权批准一切基本立法,如民法、刑法、劳动法、社会保险法、教育法等,各省对这些法律只有执行的义务,没有立法的权利。在经济方面,议会有权制定海关法,规定进中税和出口税;建立国家银行,制定银行章程;决定偿还国家内外债务;决定国家行政支出的年度预算;通过或衡标准;制定内河航运、外贸和省际贸易规则;颁布旨在促进工业发展、移民、修建铁路、垦殖和转让国有土地、利用外资、矿产开等法律。除上述议会两院共享的权力外,参众两院拥有各自特别的职权。如税和征兵的立法权专属众议院。对总统、副总统、各部部长和最高法院及其下属法院的法官的弹劾案只能由众议院向参议提出,但这类案件必须经三分之二到会的众议员通过才能成立。众议院可以召集关于法律问题的公民投票,如得到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支持,便可自行颁布法律。参议院的专属职权包括:有权对除征税法和征兵法以外的所有法律提出立法动议,负责对众议院提出的弹劾案进行公开审判,但如被告是国家总统,参议院有关会议应由最高法院院长主持,参议院的判决须经三分之二到会参议员的通过才能成立,其判决只限于罢免被告职务或宣布被告不能在国内任荣誉职位或领取报酬的职位,给被告判罪取决于普通法院依法进行的审判的结果。此外,总统任命法官、高级外交官和高级将领以及遇到外来侵略时宣布紧急状态,都需要有参议院的同意和批准。从参议员的就任条件和参议院的特权看,阿根廷参议院或多或少继承了欧洲贵族院的一些职能。

议会选举阿根廷参众两院的选举方式不尽相同。众议员由各省和首都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最初每个众议员代表的居民人数为2万人,1898年改为3.3万人。由于人口逐步增加,众议员代表的居民基数也随之发生变化,如1920年为4.9万人,1958年为8.5万人,13年为13.5万人,1983年为16.1万人。目前众议院的议员已增加到257名。凡年满25岁、享有4年以上公民权和所属选区出行或在该区居住满两年者,均有资格当选为众议员,任期4年,可以连选任。众议员缺额时,由有关选区组织补选。众议院每年改选一半议员,为此,第一届议员在议会会议后即抽签决定两年后应离任的议员。参议院由每省各两名参议员组成,各省参议员由该省议会以多数票选出,首都的两名参议员由选举人团用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参议员的任期为9年,每三年改选三分之一议员,可以无限期连选连任。各省参议员代表各省的利举办,各省在参议院中处于平等的地位,每个参议员都有一票表决权。凡年满30岁、享有6年以上公民权、享有一定数额的年金或年收入、出生在选举省或在该省居住两年以上者,均可当选为参议员。目前72人的参议院是由22个省、首都联邦区和火地岛共24个行政单位各自直接选举产生的3名参议员组成。在各省的3席中,两席属得票最多的政党,一席属得票数居第二位的政党。参议员的任期改为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仍可连选连任。参议员如缺额,由所属行政单位组织补选。

议会组织机构阿根廷议会的组织机构有两个层次。一是领导层,参众两院均设有领导委员会,是主持本议院会议和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众议院每年在议会开幕前4天举行预备会议,按多数选举制选出议长、第一副议长和第二副议长。众议院领导委员会由议长、第一和第二副议长、1名立法秘书(由资格最老的议员提任)和1名行政秘书组成。在参议院,议长由国家副总统提任,但每年按绝对多数选举规则选出1名临时议长、第一副议长和第二副议长、参议院领导委员会的构成与众议院相同,由临时议长、第一和第二副议长、1名立法秘书(由资格最老的议员担任)和1名行政秘书组成。参众两院还可在议员之外从议会工作人员中挑选两名秘书和代理秘书作为常设人员。二是常设机构,参众两院都有若干常设委员会、分别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各委员会成员由两院直接任命或根据领导委员会的建议任命,一般尽可能考虑各党派的代表性。众议院设宪法事务委员会、预算和财政委员会、外交和宗教事务委员会、普通立法委员会、土地立法委员会、劳动立法委员会、公共教育委员会、司法委员会、弹劾委员会、公共工程委员会、交通运输委员会、工业和贸易委员会、国防委员会、申诉和权限及规章制度委员会、国家辖区委员会、市政事务委员会、社会经济委员会、卫生和社会医疗委员会、刑事立法委员会等19个常设委员会。参议院设宪法事务委员会、外交和宗教事务委员会、普通立法委员会、预算和财政金融委员会、协议委员会、农工贸委员会、卫生和社会医疗委员会、陆军和海员会、司法和公共教育委员等9个常设委员会。各委员会负责对各自有关的事务和立法提出意见。在议会闭会期间它们仍继续工作。众议院的常设委员会委员的任期为两年,具有表决权,副议长可以参加其中某一个委员会。参议院的常设委员会委员任期为3年,临时议长和副议长可参加其中某一个委员会。各委员会只有在选出和秘书后才能正式成立。此外,议会在行使监督行政和司法权的职能时,可根据需要成立专门调查委员会,调查活动围绕提出议案、修改法律或追究官员责任等使命进行。调查委员会还有权对本院议员执行纪律。这类委员会可由参众两院别建立,也可由两院指定议员联合组成,其成员的任期一般到完成使命时为止。

议长的地位和议员的权利议长是阿根廷议会两院的最高***,他们的主要职权有:宣布议会开会,制定和宣布议程,主持讨论,提议表决和宣布表决结果,决定有关议会内警卫、维持秩序和秘书工作的设置,提请议院通过本议院的工资和开支预算,任命和撤换本议院的工作人员,监督有关人员遵守本议院的规章制度。议长在主持会议时不能对讨论的问题发表意见,但如果会议由副议长主持,议长可以在自己的议员席上发表意见。议长只有在表决无结果时才能参加表决。议长可代表议院讲话,但事先须经议院批准。在阿根廷,参众议员均享有提出法律动议、在辩论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任何议员不能因其在任职期间发表的观点、言论和演说而受到司法指控、询问或干扰。议员在任职期间不能被拘留,但犯有构成、被剥夺公民权或最重刑罪者,或在作案现场被捕者除外。参众议员如在普通法庭受到书面控告,须经开庭审理核实,并取得所在议院三分之二多数的同意,议院方能免除其职务,并将被告交付法官审判。议员还有权就国家高级行政官员的工作或行为提出质询或弹劾的动议,参加对他们的质询和弹劾的讨论。议员每年从国库领取一份由法律规定的报酬。议员可参加议会党团活动。众议院规定,3人以上政治倾向相近的议员可以组成集团。若一个政党只有1名或两名议员,这1名或两名议员也可按集团方式活动。

立法程序根据阿根廷宪法,除归众议院负责的征税和征兵法律外,国家总统和参众议员都有对其他各种法律的提案权。某项法律草案经总统或议员提出后,先在一个议院辩论通过,然后交另一个议院讨论;一俟两个议院都通过,便交总统审查。如果总统批准则作为法律由总统颁布实施。任何法律草案交总统后10天内未被退回就被认为已获批准。一旦一个议院通过的一项议案被另一个议驳回,就不能在当年的议会会议上重新提出审议。如果另一个议院只作了修改和补充,可将议案退给原提案议院审议,经修改补充的法律草案被提案议院三分之二票数通过便可交总统审查。倘若这些补充或修改被原提案议院拒绝,有关议案将再次转交审议的议院,后者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后,再将该议案退给提案议院,提案议院对审议议院所作的修改和补充若无三分之二票数反对则被认为议案获得通过,然后再由总统批准颁布。一项法案如被总统全部或通过,然后再由总统批准倾布。一项法案如被总统全部或部分驳回,该法案须连同总统的意见一起退给提案议院复议,如得到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则再次交给另一议院审议;如审议议院予以通过,法案便成为法律,可交总统颁布实施,总统的否决便告无效。但在此情况下,两院用记名投票方式,投票者的姓名、赞成或反对的理由,以及总统的异议都应予以公布。如参众两院对总统的异议有分歧,有关法案便不得再列入当年的议会议程。

世界各国教育支出

2022年教师节是9月10日星期六。

1985年1月21日,经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人类的文明发展离不开老师的知识传授,教师节不仅是对这个职业重要性的肯定,也鼓励了教育岗位上辛苦的老师们。

2022年的教师节是公历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五。

2022年的教师节是我国的第三十八个教师节。

据《人民日报》报道,从2011年1月1日起,各地区要从当年以招标、拍卖、挂牌或者协议方式出让国家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中,按照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后余额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

这是为确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按期实现,院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举措之一。

然而,国际上一些大国的教育投入比重的平均值早就超过了5%,而我们的教育投入不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支出的4%,通过下面的对比,更能清楚的看出我国和其他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差距。